Sat币是比特币的最小单位,全称为Satoshi(聪),命名灵感源自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(Satoshi Nakamoto)的化名。1个比特币等于1亿个Sat币,类似于1美元等于100美分的计量关系。Sat币的概念诞生于比特币的早期发展阶段,解决高价值比特币在小额支付场景中的分割问题。比特币生态的扩展和Layer2技术(如闪电网络)的普及,Sat币逐渐成为微支付和日常交易的重要单位。其技术基础完全继承比特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、安全性和全球流通特性,并通过BRC-20代币标准实现了更灵活的应用场景拓展,例如在Ordinals协议中作为数据写入载体,支持代币化和NFT功能。
2025年初,比特币市值突破1.8万亿美元,Sat币作为基础单位的价值捕获能力显著提升。币安等主流交易所已上线Sat币现货和合约交易,其价格在2024年底至2025年间最高涨幅达150%,市值一度突破3.3亿美元。技术层面,Sat币通过Ordinals协议实现了无需智能合约的代币发行,为比特币生态引入DeFi和NFT应用提供了新范式。行业分析比特币Layer2解决方案的成熟和积攒Sat币(Stacking Sats)投资策略的流行,Sat币有望在跨境支付、内容打赏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,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市场的桥梁。
Sat币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低门槛、高兼容性和稀缺性上。作为比特币的细分单位,Sat币允许用户以极低成本参与加密货币投资,例如0.00016美元的单枚价格(2025年6月数据)大幅降低了入场门槛。Sat币继承了比特币的网络效应,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且不受地域限制。其技术架构支持与闪电网络的无缝集成,使得微秒级交易确认和近乎零手续费成为可能。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的硬上限决定了Sat币总量仅为2.1万亿枚,这种稀缺性使其在数字黄金叙事中占据独特地位。2025年Sat币的链上活跃地址数同比增长300%,反映出市场对其价值存储和交易媒介功能的双重认可。